当前位置

闲话邵东人

  易中天对人颇有研究,著有不少关于人的书,如《闲话中国人》、《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品人录》等等。只可惜他没有来过邵东体验生活,或者说很少与邵东人打过交道,要不然,关于邵东人的书,他不能不写。

  人,是文化的存在物,文化,直白地说就是人的活法。什么样的人创造什么样的文化,什么样的文化也造就什么样的人。邵东,地理位置不临海、不沿江、不靠城,而且人多地少,资源匮乏。居住在这样的环境中,通常是难以活得有模有样、有滋有味的。然而,正是这种逼着你顽强活下去的独特地域文化,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与众不同的邵东人。

  说邵东人与众不同,在于邵东人好读书。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或许是从这句俗话中悟出了道理,不少邵东人往往把改变活法的希望寄托于培养子女读书。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风气。在这种良好风气的熏陶下,邵东人不仅普遍爱读书,而且一个比一个会读书。别的不说,就以高考为例:近几年来,邵东考生每年二本以上上线人数均达5000人之多,特别是600分以上的高分考生每年近200人,占邵阳市的一半和全省的二十分之一;2007年,全市被北大、清华录取的9名考生中,邵东就占8个。就这样年复一年,成千上万土生土长的邵东人告别家乡,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出报效祖国的业绩和光宗耀祖的荣誉。

  说邵东人与众不同,在于邵东人会赚钱。钱是改变活法不可或缺的好东西。人,再有不能有病,再没有不能没有钱。这个道理.实在的邵东人或许体会更深。计划经济年代,冒着被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危险,不少邵东人就暗地里从事着“投机倒把”。改革开放以后,邵东人赚钱的欲望更像火山一样喷发出来。要赚钱就得吃苦耐劳。创业之初,闯荡市场的邵东人起早贪黑、肩挑手提、风餐露宿,推销着商品,也推销着自我。据说当时一位领导到邵东视察,看了听了后大发感慨,幽默而通俗地把邵东精神概括为“一不怕苦,二不怕丑”两句话。要赚钱就得找门路。邵东人赚钱的套路五花八门,或合伙抱团,或独闯江湖;或吹糠见米,或秋后算账……总之,什么东西有利可图就卖什么,哪个地方回报最多就到哪里去。以至于全国各地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中国犹太人”的美誉由此而得。现如今,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邵东人已实现由商人到企业家的蜕变,引领着县域经济模式从“邵东销”向“邵东造”转轨,造就了数以干计的亿万富翁和数以万计的千万老板,邵东人成了财富的象征。

  说邵东人与众不同,在于邵东人敢冒险。邵东人的性格特点之一就是猛。猛者,勇敢也。当年淡水炒地皮,敢于冒险的邵东人可以说交了一笔昂贵的学费。但这笔学费并没有白交。不少人第一桶金就是从淡水淘得的,更多的人则换来了难得的教训,敢为人先的邵东精神就这样沉淀出来。敢闯敢试敢冒,是创新的力量源泉。正是由于邵东人拥有这种敢于冒险的冲动和睿智,原本不产药材的邵东,却创造了全国十大药都之一的奇迹;原本交通不畅的小县城,却成为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小商品集散地;原本围着家门提篮小卖的商贩,却进军老挝并创建了老挝湖南商会……

  天下邵东人,邵东人的天下!

  就此闲话,是为序。

  (作者系中共邵东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此文为邵东电视台2008年版

  《天下邵东人》序言)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商贸之都
  • 网络中国节清明(邵东)
  • 邵东政务
  • 文明邵东
  • 图片邵东
  • 影像邵东
  • 邵东文艺
  • 天下邵东人
  • 学习园地
  • 新闻中心
  • 邵东风貌
  • 书记市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