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县城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创建省级卫生县城工作中,笔者听到了两种声音,同样是“牢骚”态度却截然不同:一种发向职能部门,一种针对市民自己,都值得深思,给人启示。
那天,笔者随同单位领导同事们一起上街张贴“门前三包”责任书,来到建设北路,一位上了年纪的商店老板冷眼相看,“牢骚”满腹:“我交了卫生费的,门前卫生就该环卫工人清扫;别人乱扔垃圾我管不到;别人能占道经营我也可以……”老人越说越离谱,越说越高腔。后来在我们的耐心宣讲下,态度有所好转。此番唇舌,留给我们许多思考:街面表面清洁容易,市民“思想清洁”不是朝夕工夫,大量细致工作等着我们去做。
又一天晨练,笔者走到东风路一家商店门口,看到前面一位老人突然停步,弯下硬板的腰肢,捡起散落在人行道上的破碎碟片和果皮,丢进垃圾桶里。看他手提小篮,定是赶早菜市的,匆匆行走中,仍留意脚下垃圾,真让人倍受感动。笔者上前与老人攀谈,得知他是振华中学的退休教师,一提起创建文明卫生县城,老人面露笑容,高兴地说:“好事,好事情;环境整洁美观,爽心悦目,有利于工作热情、身体健康。”当转入市民素质话题,老人愤然发起了“牢骚”:“创建文明卫生城市,政府花了好大的人力、物力,可有市民不领情,只顾个人利益,马路摆摊、占道经营,把贱踏草坪、攀树折枝当小事,不以乱扔乱贴破坏市容为耻辱。唉,这些小市民呀,陋习难改,职能部门担子重啊!”此番攀谈,笔者欣慰:创建文明卫生城市,得到了市民的拥护、褒奖,别看老教师这个创卫亮点微弱,百点、千点、万千点汇聚起来,定会亮彻大街小巷,喜结创卫硕果。
其实,创卫就在我们身边,有时候,我们伸伸手,弯弯腰,将别人丢弃在外的垃圾放入垃圾箱里,对别人说一句“请您把垃圾扔到垃圾箱里”,就是为“创卫”做贡献。让我们用爱心去关注我们身边的变化,用热情去传播创卫的理念,用行动去肩负创卫的责任,那我们的家园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