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顶忽然开出了一朵朵鲜艳的花,在晨风里摇曳,在阳光下灿烂,朵儿虽小,但清香扑鼻。看到这么鲜艳的花,我不由想起去年十月到延安的情景。在革命胜地延安,触摸每一片厚重沉实的黄土,穿越革命先驱们的旧居和窑洞,然后沉思,你会感悟到一种别处无法得到的东西。中共中央驻地旧址的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2公里处。从外表上看,和普通农家小院并无两样,但这里却曾经是党中央的中枢所在。当年,毛泽东主席坐镇杨家岭,为中国革命创造了一个个奇迹。时到今天,当我们伫立在黄土窑洞前,仍然能从那些粗糙的门窗、简陋的桌椅中感受到平凡中蕴藏的伟大,感受到革命先驱“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从容。
1937年1月,毛泽东同志来到延安,写下了《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鸿篇巨制。在“世界上最小的司令部里,指挥世界上最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在中央大礼堂党的七大旧址聆听历史的回声,体味“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正确立场,在南泥湾对比当年的荒无人烟与“陕北的好江南”……我们便能真切地想象到中国革命胜利经历着怎样的艰难斗争,仔细体味我们为什么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惊叹并沉思于在“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困难真是大极了”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有着怎样的伟力……
滚滚东去的延河水,气势雄伟的宝塔山。延安是革命的摇篮,是延安精神的发源地,这种精神洒遍全国、遍及世界。
在去延安的途中,车被堵在公路右侧。车上的人们下来透透气,吸收延安新鲜空气。沿路两旁开满诱人不知名的鲜花,大伙拿上手里的相机不停地拍照。有人在喊,谁能把延安的种子带回去,让我们那里也盛开延安革命的花朵。讲者无心,听者有意。我用一张纸,小心地摘下几棵花蕾包了起来,有人问我拿去干什么,我说拿回去栽。“笑话,做小孩事”, 不管他们怎样说,我把包好的花蕾装进袋子带回了家。
冬去春来,我把延安带回的花蕾撒到花盆里,浇上水。也很担心花种不会发芽,毕竟是延安带回来的,那里的土质和我们这里有区别,气温差异大。且那是十月开花,我春天把它种下,会发芽吗?不敢去想,也不抱希望。
一天,我忽然发现花盆里冒出许多棵小芽,爱人说是小草,因为顶楼的小草不需种子,风刮不死,雨打不倒,一到春天像雨后春笋般钻出地里。我有点相信爱人的话,没把它当回事。日子一天天过去,发现花盆里长出不是小草,竟是延安带回的花种。我们精心地呵护它,近日出乎意料地看到开出无数朵鲜花。且开得久,个把半月无凋谢状况,开始颜色较白,再慢慢由白变成粉红,再变大红、栆红,非常鲜艳。
看到这些花,不由想到成功,有时一个小小举措便获得成功,在这世上,只要有心,没有办不到的,在延安,毛泽东同志一个座谈会的讲话,使整个中国文艺界来了个翻天地覆的变化。我的一个小小动作,使我顶搂盛开了鲜艳的花朵,使延安花开到了我的顶楼,延安精神扎根了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