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邵东实践”

近年来,邵东县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主动融入省委“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推动增长动力向创新驱动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在湖南省2017年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工作考评中,邵东县名列全省20个经济强县(市)第四位,入选“全国最具投资潜力200强县”。201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1.6亿元,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净增规模工业企业数量、落实开放崛起政策等工作获湖南省政府表彰,新型工业化工作六项主要工业指标完成情况位居湖南省第一。

创新引领,打造发展新动能

上世纪8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邵东人纷纷走出家门,走南闯北,从扛扁担、摆地摊、开小店来卖纽扣、牙刷、锅子、小五金等“小把戏”起步,白手起家一分一厘攒资本、一品一件拓市场,形成了“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邵东人”的现象。据统计,以邵东为起点,覆盖全国,辐射全球,40余万邵东商人活跃在全国和世界各地,并在东盟投资兴建了“泰国湖南工业园”“老挝湖南工业园”。打火机、书包、红包、扳手……这些不起眼的小商品,却被邵东人做成了大产业,走出国门闯入世界大市场,邵东人用智慧赢得了“东方犹太人”的赞誉。

然而,收获了无数成功的邵东人也经历过徘徊、迷茫的痛楚。企业多而不强,小而不精,品牌意识弱,技术含量低,正面临着更多新的考验。

为引导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邵东县立足“创新引领”战略布局,在全省县级层面率先组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为邵东产业发展提供智能装备技术研发、企业孵化、成果转化、人才培养与引进等全方位的技术与服务支撑。同时,加大对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努力承接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一批新兴技术产业转移。依托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成功引进飞拓自动化、中捷精密、先临三维、莲花无人机、亿智软件、盈峰节能等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兴业。2017年,邵东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超过30%,产值增量、增速均为湖南省第一,成功获评湖南省中西部市州唯一的全省创新示范县。今年1-9月,该县新增规模企业5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99.98亿元,同比增长14.2%。新纳入高新企业67家,全县高新企业累计达273家。

现今,湖南锐科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积极联合县内行业共同打造产业升级转型示范基地,力争 3 年内完成 500 家企业的智慧工厂设计开发,2017年锐科机器人在中国青年创新创业板挂牌上线,2018 年预计产值达 1.5 亿,正力争 3 年时间上新三板;湖南宏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去年8月入驻邵东,今年预期产值已可达一亿元;湖南显创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入驻邵东华为配套电子科技工业园,已正式投产,预计产值超过10亿元;东莞盈峰节能科技有限公司的节能试运行效果显著,平均1小时节电1度,获得试用企业认可。经全面推广后,将大大推动邵东节能环保进程;湖南亿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智能批零管理软件,实现订单、商品、客户、库存、资金、支付、物流等信息的统一处理,是为批零企业量身定制的便捷型进销存管理软件,将为邵东以“国际商贸城、星沙物流园”为核心的大商贸、大流通格局的建设提供更便捷的技术服务。

高新技术企业的引进,不仅创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更为邵东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批专业、科技、先进智能的技术服务商,为产业升级发展解锁了技术枷锁。

智造推进,构建发展新高地

以高新技术企业引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以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夯实县域经济坚实根基。邵东紧跟国家《中国制造2025》战略引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邵东是特色产业强县,打火机、小五金、皮具箱包等为传统支柱性产业。为促进传统优势产业顺利转型发展,邵东以创建三大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任务目标,对接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邵阳学院等高校资源,联合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关键共性技术研发。近两年,该县共申请专利1062件,专利授权532件,专利申请量居全国第19位,年均专利申请量、增长率均居湖南省前列,成功创“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科技成果转化率居全省第2名,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高,帮助39个规模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其中省级技术研发中心3个。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建立了专业的孵化体系,为入驻的团队、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法律税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投融资等一系列基础性和专业性服务,并为入驻企业及合作企业提供研发、试制、试验场地和共享设施。该院现已为东亿电气、永吉红包、鸿伟五金、金湘东等30多家企业发展提供了“量体裁衣”的技术服务支撑,形成20多套技术方案,极大加快了邵东“机器换人”的自动化进程。

邵东创建时间最早、产业规模最大的打火机生产企业湖南东亿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2016年,东亿电气共投入3000多万元,将充气、试火、质检、贴纸等13道工序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人工减少80%,产值却增加了40%。公司还拥有20多个打火机外观专利,10个设计发明专利。

打火机只是邵东企业主动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在服饰行业,智能吊挂系统可引导各流水线上的工人精准加工;在五金工具生产中,自动化设备开始代替炉火锻打……转型升级,使邵东工商业发展具备了更为深厚的基础,也发展了自主品牌。智能变压器、工业蓄电池、工业缝纫机、机车配件等一系列“邵东智造”产品纷纷走向世界。

为提高“邵东智造”国际化水平,邵东县主动对接“一带一路”,加快产业走出去步伐。借助邵东境外商会、园区和销售平台,引导打火机、皮具箱包、小五金等优势产业提升产品质量,抱团出海,在东盟、非洲等地设立生产基地,发展“总部+生产基地”新经济模式,发展“总部+生产基地”新经济模式,组织企业参加迪拜展、德国五金工具展和巴西综合展等会展,推动“邵企出海”“邵品出境”。2017年,邵东实现年产打火机115亿,注塑打火机占全球市场份额70%;年产工具小五金3亿套件,国内市场份额超过40%,70%以上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中东及港台地区;箱包皮具60%实现外销,书包占全国市场份额70%,畅销俄罗斯、巴西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

优化环境,搭建发展新平台

为充分利用邵商资源,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邵东县委县政府为在外发展、回乡创业的能人志士量身打造湘商产业园。邵东湘商产业园规划面积2.6平方公里,园区紧临县城,距沪昆高速邵东出口6公里,距衡邵高速邵东出口4公里,衡邵高速连接线——绿汀大道南北贯穿园区,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便捷的交通条件。园区内规划布局了3D打印模具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汽车及火车零部件制造、智能建筑等五大高新技术科技园,带动了廉桥医药科技工业园、仙槎桥五金工业园、黑田铺印刷工业园、团山打火机工业园等四个乡镇专业园区发展,全县形成了"1+4"产业平台格局,引导产业集群发展,推动邵东经济新腾飞。目前,湘商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建设面积达13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20万平方米,签约入驻企业196家,投产企业108家,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72%,湘商产业园被评为“全球湘商十大最具投资价值的园区”。博宇、华美嘉、巨龙、龙腾率先投资园区,金华湘、亿利金属、益豪手袋相继跟进,参与工业地产模式建设标准化厂房,为小微企业提供大展身手的舞台。

“从签约到投产不到一年的时间,在邵东的办企业的速度和深圳没有区别。”在深圳办了多年企业的显创光电负责人邓彪对邵东营商环境大大点赞。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优良的环境。该县出台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发展实体经济的意见》,设立产业引导基金20亿元,投基金4亿元,过桥担保资金1亿元、工业发展资金1亿元,鼓励引进高新技术、更新机械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高新企业发展提供了优惠的政策和优良的服务。

为鼓励沿海企业前来落户,邵东县近年来打出了一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采取一站式报批、优先保障工业用地、开通招工绿色通道、改善融资环境、引进科技人才等举措,全方位为企业服务,免除了企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加快邵东国际商贸城和星沙物流园建设,打造商通天下的发展平台。邵东县成功举办了第二届国际五金机电博览会,16个省市和境外的阿联酋、马来西亚、斯里兰卡的1000余家企业参展,参展品种达3500多种,签约引资20亿元,构建了从产品到智造装备的产业链条,形成了“小产业,大舞台”的五金产业大格局;2018年,“创新湖南高峰论坛--2018智能制造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峰会”“湖南省2018年‘工业设计进园区’邵阳站”等省级重大活动也先后在邵东举行,各类智能制造技术与工业设计资源涌向邵东。

产业勃兴推动邵东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邵东这个昔日的传统制造强县,正逐步向智造强县大步迈进,制造品牌集群效应逐步扩大,区域发展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今年上半年,该县工业投资37.46亿元,增长81.8%,高新技术投资增长14.9%;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0.88亿元,增长9.8%;完成进出口总额4.05亿美元,增长26%。邵东正逐步成为推动湖南中西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的新引擎。

今年1-9月,全县新增规模企业50家,规模工业增加值99.98亿元,同比增长14.2%。新纳入高新企业67家,全县高新企业累计达273家。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商贸之都
  • 网络中国节清明(邵东)
  • 邵东政务
  • 文明邵东
  • 图片邵东
  • 影像邵东
  • 邵东文艺
  • 天下邵东人
  • 学习园地
  • 新闻中心
  • 邵东风貌
  • 书记市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