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在堡面前镇大羊村,邵东县第一家稻田文化产业创始人、邵东双桥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飞华正在田间和村民们商议今年的田地承包事项。去年,他在该村种植了200余亩“五彩米”,同时举办了第三届丰收节,不仅为村民们增加了上百万的创收,还让他们对原生态种养有了新的认识。
2011年,张飞华为了圆心中的农耕文化“五彩梦”,放弃企业经营,返乡当起了农民。8年来,他种植的红、绿、黑、黄、白五种颜色的原生态“五彩米”从一开始被大家质疑,再到村民争抢跟着种植;村民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到重视生态建设;农村青壮年从劳力输出到家门口赚钱当老板。他的思想观念,让村民们也跟着有了质的飞跃。
2011年,张飞华在自己家乡三都村开始承包300亩水田,种植不打农药不施化肥、以山泉水浇灌的原生态“五彩米”,家人劝说他别陷入农业投资的“无底洞”里,亲朋好友也在看他的笑话。果不其然,第一年的亏损让周围的亲朋及村民都笑话不已。然而他并没有气馁,他虚心向邵东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请教,还专程到湖南农大“取经”。经过一番“充电”后,张飞华充满信心。
经过五年时间的摸索及经验累积,张飞华的“五彩米”在邵阳地区已小有名气。他将一些开始“眼红”的村民组织起来,成立了邵东桐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并通过微商、电商和自销相结合的手段,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同时,他开始张罗邵东县稻田文化节,通过稻田观赏稻草编织作品,参与田间抓鱼、抓鸡、抓猪等活动,让村民的农副产品附加值增加了一番。种养的东西丰收了,村民的腰包鼓了,村里的环境美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更丰富了,村民的幸福指数直线攀升。
“因为离城区比较远,原来很难销出去的鸡鸭、腊肉等农产品成了畅销货,现在村民们都认识到保护原生态的价值和意义了。”去年,张飞华在大阳村开拓了200余亩,今年又在仙槎桥镇灵太村开拓250余亩,“五彩米”种植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
“村里很多贫困户都参与种植,还能到合作社打工,每年可创收近3万元。等五彩米、五彩葵花、五彩荷花种下去以后,大家还可以通过观光旅游带来创收。”灵太村村民刘志胜介绍,村里很多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都回来发展种养,还解决了留守老人、孩童无人管护问题。
现在,张飞华将基地扩大到800余亩,带动参与种植的贫困户60余户,参与种养的农户800余户,产值近500万元,主要种植五彩米、葵花、荷花、油菜等,他还发动村民养殖原生态鸡鸭、鱼类等。今年,他正在筹备邵东县第四届丰收节,将更具魅力的“五彩世界”展现在市民眼前,同时也希望为村民铺就一个可持续、原生态的“五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