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技催化产业升级 “智造”驱动振兴引擎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助推县域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纪实

素有“百工之乡、商贸之城、民营之都”美誉的邵东县商贸活跃,一度成为媲美温州和义乌的小商品生产、制造、销售基地,是湖南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支强劲力量。但随着国内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小打小闹的工厂作坊由于工艺落后、品牌竞争力不足,只能做低端产品,难以跟上时代步伐,邵东传统产业陷入了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知名度低的发展泥沼。面对高科技时代,邵东传统产业竞争优势不断下降,扭转颓势迫在眉睫,邵东智能制造研究院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由邵东县人民政府与佛山广工大研究院共建。自2017年1月成立以来,研究院坚持“多位协同、智造未来”的发展理念,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践过程中,以满足邵东地区传统产业升级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求为目标,围绕机器人、工业4.0、3D打印、自动化装备等高科技战略产业,大力开展企业引进与孵化、技术研发、高端人才引进与创新人才培养、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产学研合作、企业服务等工作。正是因为研究院的强势带动,邵东企业的发展迈上了新征程。

科技转换实现新跨越

打火机、箱包、五金是邵东县的三大支柱产业,也是该县的传统优势产业。然而,随着全国各地的制造业纷纷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发展,邵东的制造业智能科技含量被远远甩在发达地区之后。如何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湖南轻工业振兴发展先行区,成为了邵东亟需攻克的一个难题。在这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邵东县极力搭建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这一“智囊团”平台,为邵东8.3万个体户和1.5万法人企业提供转型升级服务。

邵东的支柱产业中,打火机产量和出口数量全国第一,小五金和书包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不过,“邵东制造”成本低、价格低,长期处于制造产业链最低端。

“自创建以来,研究院为邵东各产业各领域量身定做需要升级换代的方案和设施设备,帮助企业尽快实现转型升级,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朋飞介绍,近年来,研究院持续用先进制造业的理念为邵东政府官员、企业家、企业中层管理者和产业工人“洗脑”,通过“邵阳智造大讲堂”的形式扭转他们的思维。研究院还向企业输入精益管理理念,让企业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同时,加快企业从“输血”向“造血”转换,以 “机器换人”的方式向企业提供自动化设备,解决劳力紧缺、成品精准度低的问题,保证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引进锐科机器人公司就是邵东县推进实施“机器换人”做法的“催化剂”。针对邵东五金行业研发出应用机器人技术和3D打印技术的五金工具智能制造生产线,并与邵东五金行业的龙头企业东方神鹰合作,实现后者的“机器换人”。随着转型升级的深入,参与的企业不断增多,环兴打火机、东亿电气、隆源中小企业中心等100家企业先后在研究院的推动下完成自动化改造,并吸引3D打印上市公司杭州先临三维、打火机自动化厂宏得电子、飞拓自动化、五金自动化设备生产企业荣城机械等智能制造企业先后落户邵东,为“机器换人”提供设备和技术支持。

为了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邵东在研究院提供软硬件服务的支持下打造湘商产业园“升级版”,园区内标准厂房竣工130万平方米,投产98万平方米,目前入驻企业达200多家。基于研究院软件建设对接企业人才、技术、市场、政策落地等需求的专门服务团队和研究院硬件建设的智能装备快速成型中心的支持,湘商产业园聚集了3D打印技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智能建筑、汽车零部件制造等五大高新技术产业。

“对中西部县域来说,配套类的高精尖产业链是稀缺的,便利的营商环境更稀缺。”刘朋飞说,研究院的软硬件要素以及为转型升级所研发的技术和解决方案无疑增加了邵东承接产业转移的吸引力。

目前,为邵东打火机企业提供自动化改造的飞拓自动化迁入湘商产业园后,不仅给邵东提供升级改造后的产品,还在邵东生产远销埃及和德国产品。在研究院的推动下,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新兴产业的转移落地在邵东形成了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为进一步推动邵东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将在该县的支持下建设国家级众创空间及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为此,邵东县将启动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区建设,加快建设轻工业装备工程中心、智能装备快速成型中心、工业互联网平台、小商品创新设计中心、模具智能制造中心等平台,结合研究院的转型升级思路为本土企业提供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先进设备等高端支撑。

目前,在智能制造领域,邵东已经形成技术方案100多套,申请国家专利近300项。

在研究院的服务帮助下,邵东的打火机和箱包产业已经获批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未来,研究院还将助力邵东打造成国家级创新创业实验区,让邵东成为中西部智能制造新高地。

智能制造催生新成果

在湘商产业园内,龙哥箱包企业有一个样品展示区,其中展示的PC板材拉杆箱售价一般在800元左右,仅展示区中央位置的黑色拉杆箱“唯我独尊”——这款拉杆箱虽然目前还未投入量产,但是计划售卖价格高达五六千元。其昂贵的原因不在于拉杆箱的材质,也不在于它的品牌,而在于它的科技含量:只要按一下按钮,拉杆箱上的摄像头将记住主人的样子,箱体就会自动跟随主人移动。这款高科技产品由龙哥箱包和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联合打造,是龙哥箱包创新研发的重点产品。

制造加工业实现智能化,不仅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和长期市场效益,还为企业的后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原本环兴生产的打火机材料限制只能在60℃以下使用,存在高温自爆的危险。因为这个缺陷,环兴生产的打火机单只价格在2分左右。如今,在研究院的帮助下,替换新材料的打火机可以耐90℃的高温,成为具备一定防爆功能的新型打火机,单只订单价格利润提高到5倍以上。

自动跟随拉杆箱的传感技术、高温防爆打火机的新型材料技术所依托的,正是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的产学研发平台。在研究院,像产学研发平台这样的服务平台还有很多。

针对邵东传统特色行业搭建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打火机、箱包、五金、塑料等传统制造行业提供大量研发新技术,研创更多智能化设备。同时,研究院打造了线上技术众包平台。企业通过线上众包平台发布技术需求,平台上应邀的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将立即进行技术攻关,从而为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落实产学研合作。作为开放式公共服务平台,研究院里的智能装备打造快速加工中心配备各类高新技术设备,为企业进行一系列生产加工服务,其生产加工能力甚至赶超沿海地区加工企业。智能装备打造快速加工中心现已和湖南省亿利金属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湖南湘衡重科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等十余家企业达成资源配套合作和仪器设备共享,并邀请多家企业申请成为共享平台用户单位。未来,研究院的智能装备打造快速加工中心将为智能制造行业发展提供更多技术支撑和服务。

此外,研究院已经完成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的建设,并于今年3月与碧桂园集团签约,着手建设邵东智能制造小镇,开展加速器及科技园区建设工作。在研究院的技术支撑下,两年来,邵东五金、箱包业首次出现了5000元的箱包、15000元的特种钳子等高品质、高价位产品。而该院建成的快速加工中心、3D打印服务中心、成果转化中心,支撑产学研项目已取得专利200余项。研究院的快速加工中心、研发中心、博士工作站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成后,吸引了27家高新企业入驻邵东,为100多家企业发展提供“量体裁衣式”技术服务,先后取得国家专利152项。

创新思维培育 “储备库”

科技含量、工艺设计、新品开发、品牌提升等手段均有助于提高产品的附加值,使产业向高端靠齐,然而决定产品附加值的核心要素依然是人才。毕竟,新产品开发是企业发展的“命脉”,而人才是创新的第一力量之源。因此,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始终把人才培育、推动科技进步作为公司发展的首选之策。

工业设计是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今年6月,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以高品质、功能化和实用性为目标,成功举办了邵东首届工业设计大赛,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件五金、服装、箱包、打火机等行业的工业设计作品,部分获奖者与参赛作品还与当地10余家企业签订成果转化协议。通过此次比赛,不仅把各地人才的创新思维引进邵东,还极大地鼓励了邵东企业开展、应用工业设计,提升了“邵东制造”的竞争力,加快了邵东经济发展和工业体系建设的步伐。

近两年来,为了吸引人才,研究院还举办了“中国制造强国(邵东)高峰论坛”、工业设计交流会、湖南省创新高峰论坛等各类工业行业大型活动,搭建交流平台,让本土企业走出去,将创新思维引进来。今年,研究院还将启动“邵东智谷”产业园建设。“邵东智谷”产业园不同于邵东传统的产业园,该产业园的规划不光有厂房,更有包括高校研发中心在内的综合配套设施。

为了确保人才“资源库”优质发展,研究院还加强与湖南大学、邵阳学院等高校的合作,共同建设人才培育基地。同时,先后建立了3D创客坊、无人机实训基地、VR体验课堂、激光雕刻实验室、机器人实训室等中小学生教育基地,为人才储备库充实后备力量。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商贸之都
  • 网络中国节清明(邵东)
  • 邵东政务
  • 文明邵东
  • 图片邵东
  • 影像邵东
  • 邵东文艺
  • 天下邵东人
  • 学习园地
  • 新闻中心
  • 邵东风貌
  • 书记市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