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5日,中国作家协会2025年会员发展名单公布,邵东市作家邓星照、邓润寅、唐志平成功入选,成为邵阳市本年度唯一一批新晋中国作协会员。此次三人同日入会,不仅刷新邵阳市单年作家入会纪录,更创下湘中地区市县单年入会新高,标志着邵东文学创作群体的强劲实力与集体崛起。
翻开三位作家的创作履历,乡土情怀与时代视角始终是鲜明底色。作为诗歌领域的深耕者,邓星照的创作牢牢锚定邵东乡土根脉。其诗集《星语心弦》以细腻笔触勾勒湘中丘陵的晨昏流转与草木情致,抒发人生感悟。诗句“夕光从山坡上徐步而下,所到之处石头沉静”,将日常景致提炼为叩击心灵的生命哲思。他的作品刊发于《诗刊》《诗潮》《辽河》《湖南文学》等国家级、省级核心刊物;近年推出的诗集《峥嵘或审视》,更以独特视角探索历史记忆与个体命运的深度对话。在“写给张家界的精美短诗”大赛中,他凭借“张家界于我,是灵魂的寓所”的深情表达获奖,生动展现出地域文化与个人精神世界的交融之美。其创作兼具古典意象的厚重与现代语言的灵动,因此被评论界称为“湘中诗群的精神坐标”。
聚焦小说创作的邓润寅,则以邵东城乡生活为创作土壤。其中短篇小说集《一屋月光满》是邵东作协重点扶持项目,通过刻画坚守传统手艺的铁匠、奔波于城乡的创业者等小人物,在时代变迁的叙事中细腻传递人性温度。该作品集曾获邵东市“纪念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征文二等奖,部分篇章被《特区文学》等刊物转载,读者评价其作品“裹着湘中方言质感的文字,写活了中国基层的烟火人生”。身为邵东市作协副主席,他长期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采风,将鲜活的生活观察转化为生动的文学形象,成为邵东基层叙事的核心创作者之一。
唐志平则以创作扛起文化传承之责。身兼邵东市作协主席与“邵东车马灯”市级非遗传承人的他,创作始终承载鲜明文化使命,著有《生命的舞蹈》《乡风四味》《车马灯语》《乡音未改》等多部作品。诗集《生命的舞蹈》以“车马灯”“花鼓戏”为意象,诗句“锣住停来鼓住音,辛丑牛年已过去”让非遗元素融入文学;散文随笔集《车马灯语》收录非遗手记,其中《一盏马灯照乡愁》入选《湖南民俗散文选》。他推动邵东连续举办八届中秋音乐诗会、五届端午诗会,打造“诗歌强市”品牌,其《乡风四味》更被列为“解读邵东文化密码的重要文本”。
这份“集体突围”的成绩,并非偶然,而是邵东市近年精心培育优质文学生态的必然结果。作为湖南省首个“诗歌强县(市)”,邵东目前拥有中国作协会员12人、省作协会员45人,形成诗歌、散文、小说“三驾马车”齐头并进的创作格局。市作协通过《邵东作家》会刊搭建作品发表平台,每年开展10余场创作笔会、5场名家讲堂,逐步培育起千余人的本土创作群体;2023年《江河文学·邵东专辑》出版、2024年邵东作家集体亮相《北京文学》“00后诗歌大展”,更让邵东文学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三位作家的入会,是邵东文学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重要标志。”邵阳市作协主席周伟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三位作家的作品既深植邵东土壤,又拥有全国性文学视野,为基层作家树立了“扎根生活、书写时代”的鲜活典范。据悉,2025年中国作协会员发展工作自4月启动,经线上申报审核、纸质材料核实、专家评审、书记处审议及公示等多轮严格流程,全国仅800余人最终入选,邵东三人的成功入选,进一步巩固了其“湘中文学重镇”的地位。
从乡土田野到文学殿堂,邓星照、邓润寅、唐志平的创作之路,正是邵东“文化兴市”战略的生动缩影。他们以笔为犁,在文学土壤中书写邵东故事、传递邵东精神,既实现了个人的文学理想,更让邵东文学成为湖湘文化中一张鲜活的名片。
近年来,邵东市持续推进“文化兴市”战略,不仅设立了二年一评的贺绿汀文学奖,还常态化举办端午诗会、“名家讲堂”等活动;通过构建“老中青”三代作家梯队,为文学创作注入持续活力。截至2025年,全市累计出版文学专著200余部,50余部(篇)作品入选《新华文摘》《小说选刊》等权威选刊,文学创作活跃度、成果转化率均位居全省县市前列。
一审:金娜 二审:羊丽平 三审:申有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