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贤政先生与我交往近二十年,我俩常在一起切磋诗联创作。近日他将选编的《山乡小曲》示我,拜读再三,颇受教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某日,县文联召开文艺创作座淡会,许是有缘,我和莫贤政先生均参加会议,且坐在—排位置。当时互不相识,经人介绍,才知道他行伍出身,曾任广西灌阳县武装部部长,正团职,转业到邵东钢铁厂任党委副书记。其名字我早就得知,曾在报刊上读过他的诗歌作品。会后,我与他进行厂交谈,在言谈接触中,我感觉到他敦厚谦恭,和蔼可亲。他很谦虚说自己对传统诗词格律还没掌握好,今后得认真学习,恳请我指教。此后,他来县城开会或办事,总要到我家来(当时我住在原县委家属区)。他将传统诗词新作交我征求意见,我也将自己的作品交他品评。从此俩人结下了深厚的写作情谊。
莫先生孜孜不倦地自学,勤勤恳恳地创作, 二十年来,共创作诗词曲联系列作品千余件:,在各种报刊发表800余件。这次选编的《山乡小曲》细细品读,使我产生了浓厚兴趣,反复咀嚼,确有可圈可点之处。
纵观莫先生的作品,我认为呈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是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莫先生的作品体裁多样,有传统近体诗(五绝、五律、七绝、七律),有传统词、曲,又有新诗、歌曲,还有楹联和文章。作品或讴歌祖国歌颂党,或赞美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或咏古今名人的英勇业绩,或钟情灵山秀水、名胜古迹,或流连田园山庄,或回顾军旅生活……咏物寄兴,以物寄情,托物言情,扬清激浊。作品构思新颖,立意独特。
二是善于从现实生活中选材提炼。他在军营摸爬滚打几十个春秋,对军旅生活体验较深,这方面的作品不少。开篇在五绝里写有《集合》、 《行军》、《冲击》、《归营》、《晨练》、《午练》、 《夜练》等组诗,七律里有《练武》、 《比武》、 《野营》、 《自卫反击》等十几首诗作,写得细腻、具体、生动。这些以反映战士军旅生活为主题的作品,表现了将士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壮志,以及不惧艰辛、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以现实取材,语言平易,气势雄浑。
转业到地方,在钢厂工作,深入基层,他写出了歌词《钢花赞》:“……工人是那育花人,五彩缤纷撒花忙。钢花撒得满天红,撒到神州闪金光。铺铁路、盖工厂,铸机器、造车船,洒给人间尽是福,装点江山万年长。”语言清新明快,感情充沛,催人奋进。
退休后,闲暇以垂钓自娱,以垂钓为素材,写出了《钓鱼翁》、《钓鱼乐》、《春钓》、《夏钓》、《秋钓》、《冬钓》等几十首诗作。其中的《迷钓》写道:“临晨水域欣观察,虾跳鱼翻满目花。翠鸟低飞叼白玉,金钩远甩钓晚霞。风摇山水青山晃,浪击云头日夕斜。星夜鲜鱼挑一担,月光萤火照回家。”颔联、颈联对仗工稳,比喻形象,用词妥贴,不亲临其境,不亲自体验,哪有如此构思,何能写出如此形象生动的诗句来?
莫先生对“文艺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深得其要领,在创作中实践、运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三是诗发心声,情动于衷。古人对诗词创作有“诗言志,歌咏言”之说。 “志”和“言”是指情感、爱好、愿望、志向、心情等,诗人心中的情感,是借助诗歌来表达的。莫先牛对此深有感悟,故写的作品都抒发自己的情感。如写军旅生活的《野营》:“羊肠小道步行难,草掩荆拉刺纠缠。铁足扫除拦路虎,飞兵抢渡卧龙潭。”“羊肠小道”、“草掩荆拉”状野营行军之艰苦,“扫除”、“抢渡”表现战士野营行军的坚强意志,还有作者的情感。又如《练武》:“军营备战保边疆,武艺超群放眼量。流弹追星催冷雨,挥刀闪电透寒光。”“流弹追星”、“挥刀闪电”写实景,“催冷雨”、“透寒光”此为作者之情感,情动于衷,发出的心声。
莫先生转业地方,老家又在农村,经常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农民促膝谈心,了解农村情况,倾听了农民的心声,故写出解放后农民翻身做了主人,历经互助组、合作社、人民公社、田土承包、改革引放、党的惠农政策,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这一不同时期农民的状况和心情。如在《公社农》中他是这样,写的:“风霜雨雪不停工,半夜三更催命钟。只惜平均分果食,田头打坐一条龙。”在《摊派农》写出:“水蛭条条血染唇,吸干泥腿往来频。谁知咬住耘田杖,入木三分口口痕。”《免税农》里写道:“帮农解脱紧箍咒,喜看乡村处处春。”《致富农》里写出:“小车驶进农家院,避暑山庄也不如。”前面两首以“比”的修辞手法,化平淡为生动,达到形象生动的艺术效果:后二首以“赋”的手法,写山农村变化,农民的喜悦心情。
“诗言志、诗言情”,情是第—位的,如果没有诗人的情感投入,就不可能产生好的诗作。莫先生的作品,取材于现实,有感而作,这种创作风格,值得赞许。
四是刻意求新,句多警策。莫先生的传统诗词创作遵循格律,但不拘泥,尽力追求臧克家老先生对诗词创作提出的“三新”,即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如他写的《探春》:“柳色青青装点浓,桃江少女照娇容。争奇斗艳谁争宠,不落枝头落水中。”又如五绝之《冬钓》:“寒江大雪封,难锁钓鱼翁。莫笑姜公傻,无钩却钓龙。”如《荷塘》联:“蛙缘绿叶朝天坐,蝶恋红花倒首栽。”
再就是在近体诗中大量营造警策句。所谓“警策”,陆机在《文赋》解释为“立片言而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警策句也就是常说的“警句”。
现就莫先生作品中的警策句摘几联于下:
“风吹水面千层浪,雨打江中万点珠。” (《雨钓》)
“竹筏高低频点首,鸬鹚上下乱翻江。”(《渔歌》)
“翻波逐浪千帆竞,飞蝶追舟一线牵。”(《帆船赛》
“青丝钓得春光早,长线钓回月满楼。”(《钓鱼翁》
“乌鸣牛;背伴农作,点播蛙歌兴倍浓。”(《春耕》)
“不负农时分秒贵,按时耕作地生金。”(《春播》)
“柳绿桃江山水闹,挥钓钩出水中花。”(《春钓》)
以卜有的是并列警策句,有的是流水警策句。诗中运用警策句,可以使全诗夺目生辉,突出主旨,乃是诗中求深、求精、求新的具体途径。
莫先生的作品偶有不足之处,就是个别诗句、词句用词还欠工,有些生拗,推敲不够;有些对偶句不太对仗,词性不一样。
总之,莫贤政先生的诗词既保持传统文化的精萃,又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特色,从构思立意到语言结构,均达到了一定艺术水准。限于篇幅和水平,其新诗和文章在此我就不赘评了。
“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望莫老莫嫌老,继续创作,诗词曲联越作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