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因利益牵动,征地拆迁安置工作难免与对象户发生矛盾纠纷,甚至产生情感上的裂痕。黄陂桥乡机关干部秉承生态产业园管委会和谐拆迁的理念,以高度的责任心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将对党、对人民的挚爱倾注于征地拆迁安置工作全过程,用阳光公正顺应民意,拿真情实感赢得民心,以真诚服务感动百姓,破解了征地拆迁安置工作这一“天下第一难”,干群关系在征地拆迁安置的不断推进和情感交流中越来越融洽。
在利益博弈的风口浪尖上,干群依然能够心心相连、情感交汇合一,关键是干部付出了真心、真情、真爱!黄陂桥乡党委书记唐福宏用三句话做了贴切说明—— “在最期盼的时候,干部及时来到身边,群众最喜悦;在最困惑的时候,干部出来说一番话,群众最信服;在最困难的时候,干部挺身而出搭把手,群众最温暖”。
“今天父辈拆迁苦,明日儿孙发展福”
“征地拆迁速度快,新城建设来比赛”
“拆旧房,建新居,融新城,创造美好新生活”……
一幅幅火红的标语,一面面飘扬的彩旗,映衬着生态产业园工地上一辆辆来回穿梭的运输车辆,在浩荡的秋风中构成了一道靓丽和谐的风景线,也亮出了建设者和当地群众心心相印的和谐意境。
这边,“邵东新城”——生态产业园内最大投资项目邦盛凤凰城五星级宾馆施工现场如火如荼,全速推进。
那边,黄陂桥乡晨光村临时安置点上,村民们兴高采烈地建设自己的新家。望着一排排临时“新居”拔地而起,生态产业园征地拆迁办公室主任李渝生感慨说:“诚心诚意地做深做细思想工作,才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自去年7月18日以来,生态产业园昭阳大道延伸段、绿汀大道两条“主动脉”征地拆迁工作全面展开,共征地800余亩,迁坟300多座,拆房35栋。为使邦盛凤凰城项目如期启动,今年8月至12月,共完成征地950余亩,清除青苗400亩,协议拆迁房屋32栋,如期完成了拆迁任务。这是生态产业园黄陂桥乡征迁指挥部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勇于面对各种困难,积极协调各种矛盾的结果。近千亩土地,从征地拆迁动员到开工建设,不到4个月时间,为生态产业园邦盛凤凰城项目营造了“高速、高效、和谐”的项目建设环境,被省、市有关领导称之创造了又好又快的征地拆迁“深圳速度”。
黄陂桥乡政协联工委主任、乡指挥部常务指挥长王祯祥介绍说:“这次拆迁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光是黄陂桥地段就有晨光、龙石、同意、排头、余桥等5个行政村,能够顺利征地拆迁安置,而且阻工少、上访少、纠纷少,有效保证了主干道建设和邦盛凤凰城项目如期开工,正是因为乡指挥部一班人真正从群众利益出发,对每一个拆迁对象都用了真情实感。
细细梳理征地拆迁工作中的点点滴滴,最让记者感触的莫过于全县上下对重点工程的极度重视,项目建设热火朝天。而最让记者释怀的,又莫过于我县创新工作方法,融洽干群关系,征地拆迁高效有序。
阳光操作顺民意
征地拆迁工作,是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生态产业园坚持以“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品质服务”发展思路,这对从事园区征地拆迁工作的同志来说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工作方向,那就是征地拆迁工作要好、要快、要优。征地拆迁工作要获得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对此,工作组按照“公告上墙、人员上门、政策上心”的要求,坚持阳光操作,依法征拆,将有关拆迁政策全部印发到每家每户,并上门讲解,切实让群众看懂政策、理解政策,倾听村组干部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回答村组干部群众提出的各种问题,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心。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实行征地方案公告、迁坟公告,对所有征拆户面积及补偿金额进行公示。同时让拆迁户和工作组之间互相监督,让征地拆迁工作在阳光下运行,让依法征拆的理念深入拆迁群众的心间。
拆迁前,工作组通过多次召开村组党员干部会、群众代表会、户主会等形式,向拆迁户谈政策、讲安置、谈收益,帮助村民算发展帐、形象帐、经济帐、法律责任帐。为确保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在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产业园管委会设法先借贷资金,保证了征地拆迁各项补偿款一次性付清,不打一分钱欠条,消除了征拆户经费补偿难以到位的顾虑,让政府的诚信变成民众摸得着的实惠。
以情感人得民心
征拆工作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生态产业园的征拆任务比想象的要艰巨得多,除去工厂、公司、公共设施等“三公”建筑物,光民房就有180多栋,涉及近2万人,这么浩大的一个拆迁安置工程,总有一些村民一时理解不透。同意村9组村民邬绪礼,刚开始对拆迁工作不理解,更不支持,认为其房屋补偿标准低;其小儿子邬银秋思想活跃,对工作组提出了许多条件和要求,一直拒绝签订拆迁协议。工作组人员不回避矛盾,轮番上门150多次500余人次,耐心地将有关拆迁的法律法规宣讲透彻,坦诚地交心,磨破了嘴皮,终于让老邬一家人感动,心平气顺地签下了拆迁协议。
在排头龙家冲坟山迁移过程中,因牵涉到9个村,群众思想不统一。为解决迁坟群众思想疙瘩,黄陂桥乡乡长申劲松既做指挥员又做战斗员,带领工作组其他七名同志,天天在现场,夜以继日地做工作,召开群众代表会21次,群众座谈会30次,上门做群众工作300多人次,统一了绝大部分群众的思想。为做好道路放样和定界等相关工作,工作组冒着酷暑,衣服干了再湿,湿了再干,钻刺窠,爬山坡,脸上身上都划出了血痕。由于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他们中暑和体力不支的情况屡见不鲜。村民们的房子拆了,下雨天,工作组凌晨1点多冒雨来到安置户家中,察看情况,村民们感动地说:“你们不是拆了房子就不管我们了,深夜了还来看望我们,并帮助我们解决实际困难,干部也难当啊!”就是这样,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上门说服与交流,融洽感情,赢得到了所有拆迁户的信赖。
种因得果。用黄陂桥乡党委书记唐福宏的话来说:“在群众最需要帮助和关心的时候,给他们‘搭把手’,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最好方法。”工作组的辛勤劳动和付出,感化了群众的心。晨光村老支书邬奇祥去年年底才搬进去的480余平米新居,按现行政策,该房子补偿款相对房子造价来说,要亏损10多万元,但为了支持生态产业园建设的发展,他带头签了拆迁协议。妻子金老太太在市委常委、县委书记周国利,县长艾方毅视察生态产业园项目进展情况时,感触地说:“说实话,拆新房子真的很心痛!但是看到生态产业园的发展前景这么好,干部这么关心我们,为了子孙后代,我要忍痛拆、要带头拆。”征拆工作组路过邓伯康家,他捧出一坛老酒、一筛花生和一盆橘子招待他们;邓利群搬进临时“新居”,他热情邀请工作组去喝喜酒……
服务大局创和谐
在征地拆迁工作中,指挥部各工作组坚守一线,务实工作,征拆工作进展顺利。一年多以来,他们实行的是“5+2”,“白加黑”的工作模式,没日没夜,也没有节假日,冒着严寒酷暑艰苦战斗,超负荷的工作量对这支团队来说,不仅仅是体力上的负重,更是精神上的磨炼,同时也是改进作风建设提高效能的一种体现。乡长申劲松坚守阵地,几乎每天都在征地现场,做思想工作,签征地协议,带领干部帮拆迁户拆砖、下料,每天一身灰尘;乡联工委主任王祯祥在一次工作中,加班加点,直到深夜3点身体不支才去医院打点滴,第二天他又出现在工地现场。其妻子身体不好,他无法关心照顾,全身心地扑在征拆工作上;乡纪委书记尹志敏一年前手臂因车祸受伤用过钢板,断在了里面,领导和同事都劝他先去动手术,他摇摇头说:“没事,等这次拆迁工作搞完,我可以坚持!”;59岁的金怡合因协调矛盾,连80多岁的老母亲过生日都没有回家庆祝。还是这个金怡合,为了量地放线,他还几次摔倒在臭水沟里;副乡长魏明亮自拆迁以来,每天早出晚归,从未离开过岗位,不到10岁的儿子怪妈妈没有陪他度过一个假日……
种种感人的事迹,每天都在生态产业园的征拆迁现场发生着,他们在征拆工作中主动挑起担子,比作风、比干劲、比能力、比成效,涌现出人人争当生态产业园建设先锋模范的喜人局面,它激励着每一个工作人员更忘我地工作,也感动着沿线的村民,使他们纷纷投入到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的洪流中来。他们走过的土地,将旧貌换新颜;他们走过的足迹,将道路宽广,车水马龙;他们翻越的山岗,将一马平川,开阔无垠,他们在用实际行动创造“邵东新城”发展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