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民营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新思考——

  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地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与动力。邵东是全国闻名的民营经济发源地、中西部地区的民营大本营,也是湖南省唯一的民营经济改革与发展试验区,民营领域的意识形态工作成为重中之重。要认真面对和准确把握其新形势、新任务,就必须始终将其放在全国战略发展的大背景下和地域发展的大格局中来审视、来思考、来定位,增强担当主体责任、履行重大使命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坚定对理论的“信仰度”,加强对党的“忠诚度”,保持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度”,树立“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发展”自信。

  一、邵东民营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困惑和难题

  1、思想意识形态领域“隐患”多

  一是西方渗透。我国正处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变轨期、换挡期,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趋明显,社会思想更加多元多样多变,西方思潮的渗透、舆论的围剿从未停止。二是思潮多变。邵东也正处于民营经济改革发展的转型期和调整期,我们一部分党政一把手埋头搞经济,在思想上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很少有过清醒认识,宣传思想队伍难免孤军奋战。尤其在民营领域,130万邵东人有40多万常年闯南走北,甚至走出国门经商创业,足迹遍布世界各地,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其维权意识、争取话语权和知情权的欲望异常强烈,一些令人担忧的杂音和“暗流”从未停止过。三是舆情复杂。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普及,自媒体、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信息传播途径更便捷,环境更开放,全县60余万手机用户相当于数十万个自媒体平台,微博、微信传播广泛,思情、社情、舆情日趋复杂,对我们如何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占领思想舆论新高地、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做大做强主流思想提出了新要求、新课题,增添了新难度、新挑战。

  2、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旺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呈现多层次、多方面、多样性需求特点。近年来,邵东县虽然完成了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也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仍不完善,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仍未理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仍显不足,与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仍有较大差距。特别是基层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相对滞后,政策宣传、理论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与基层实际有脱节现象,用先进思想占领基层文化阵地的任务十分紧迫和重要。

  3、意识形态正面引领“压力”大

  邵东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全省民营经济强县,到本世纪初的整体连续下滑,到近年来再擎“率先全面建成小康”和“率先邵阳发展”大旗,面临着“传统产业多、新兴产业少,小型企业多、骨干企业少,产业链条多、产品利润少”等突出问题,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遭遇征地拆迁、信访积案、安全隐患、民间借贷风险等诸多困难,引导社会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凝聚改革共识、维护和谐稳定,弘扬法治精神以及寻求强大舆论支撑、营造浓厚发展氛围、引领全县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跨越民营经济发展爬坡期的重任比任何时候都艰巨紧迫,民营领域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二、加强民营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三个着力点

  1、坚定对理论的“信仰度”

  无论时代如何进步,社会如何多元,无论是“中国号”航母巨轮,还是“邵东号”民营旗舰,只要把握理论航向标,掌好意识形态舵,就不会偏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道,也不会因航道的艰险而止步不前,不会因航线的迷失而束手无策,不会因思想的漂移而随波逐流。我党近百年的实践史证明,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党,不可能是先进的党;没有先进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不可能发挥先锋战士的作用,没有先进理论引领的人民群众,不可能成为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英雄。当前,邵东少数干部群众中悄然兴起了“拜金潮”、“享乐潮”、“迷信潮”,如何切实端正党员干部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态度,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委政府负责人将意识形态工作列入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推进理论学习常态化;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砥砺品质、提高本领;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进而做到“终身学”,把工作和生活学习化,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学;要做坚持学习、带头学习的模范,要做善于学习、善于运用的模范,要做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的模范。要坚持不懈地用各种新知识来充实自己,提高政治思想理论水平,打牢履职尽责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永立时代潮头不落后;也只有坚定了理论上的“信仰度”,才能深化对党的“忠诚度”,才能笃定对党的事业的“执着度”;只有坚持理论自信,才能引领邵东人民树立和谐理念,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植百姓心中,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承载邵东儿女的美好梦想,伴随中国梦变为现实,牢牢占据民营经济强县的意识形态阵地。

  2、增强守阵地的“责任感”

  一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各级党委(党组)要始终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党管阵地,落实好党委主体责任,各级党组织一把手是各级领导班子的“班长”,对意识形态工作负总责;要进一步落实好省委《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通知》精神,建好管好思想理论阵地、新闻舆论阵地、文化传播阵地、网络宣传阵地和思想教育阵地,努力使思想舆论阵地真正成为我党意识形态工作的“根据地”和“桥头堡”。

  二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要坚持正确导向、切实管好阵地,尤其要加强民营领域和校园的意识形态工作,加强社科理论类论坛管理,及时有效地传播正能量,坚决打击那些传播政治谣言、散布错误政治观点、歪曲党史国史、攻击党的领导、煽动对党和政府不满情绪的言论的不法行为,堵住低俗迷信邪教等内容的传播渠道。

  三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党委组织部门要正视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性、艰巨性,按照“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协同党委宣传部门主动把好队伍入口关,打通宣传思想文化队伍专业人才选拔的绿色通道,选好配强宣传文化系统领导班子,加强宣传文化队伍建设,加强人才的教育培养,努力造就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领、作风上过得硬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队伍。

  四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党委主要负责人要承担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真正做到带头抓意识形态工作。一要及时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带头审阅本地区本部门媒体跟进的导向和内容,带头批评错误观点和错误倾向。二要明确党管意识形态工作的政治责任、领导责任和工作责任,由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同组织人事、财政发改和工青妇等部门,构建齐抓共管的格局;要整合资源,互动共享,建立起新闻宣传、志愿服务、思想政治、理论宣讲等四支队伍。三要出台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的科学考核机制和督查追责办法,切实做到有责必行、执责必严、失责必究。要将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消费支出、舆情处置、人才培养管理等纳入全县绩效文明考核范畴,并提升其考核比重,加速推进新媒体建设、广播电视村村通、优秀民俗文化传承等意识形态工程。四要加大对意识形态的投入。要根据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7]21号)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考核指标,认真落实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文化公共设施建设、从财政总收入(含上级转移支付)中安排1%用于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财政安排每年人平1元用于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等三项政策,按照率先全面实现小康考核指标的要求确保全县人平文化投入200元;县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拿出660万元设立文化事业发展引导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并逐年增加;要制定激励举措,鼓励社会资本捐赠、兴办实体、开发文化等方式,参与基层文化建设。

  3、提升大发展的“自信心”

  立足意识形态引领,邵东县委、县政府将推出“平台兴业、人才旺业、服务助业”的发展战略,把“率先邵阳发展、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邵东梦融入两型社会崛起的湖南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把带领全县人民创新发展做为各级领导践行群众路线、落实“三严三实”的具体行动来考核政绩,来衡量党员干部服务群众的真实态度,来检验其推动全民创业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效。特别要在民营经济发展领域,进一步弘扬“团结拚博、务实开拓、艰苦创业、敢为人先”的邵东精神,以全民创业创新自信的意识,以调方式、优结构、转型升级、特色集群为发展方向,以城镇工业地产园区、省级创业创新孵化基地、电商产业园、境外产业投资园为平台,吸引全民经商、全民办厂、全民创业,大力营造服务创业创新的社会环境,倡导崇尚创业、勇于创新、乐于奉献的奋进风气,努力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实业、干部创事业”的良好局面,为加速推动邵东民营经济快速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思想旗帜、行动标杆和精神动力。

相关链接

    频道精选

  • 商贸之都
  • 网络中国节清明(邵东)
  • 邵东政务
  • 文明邵东
  • 图片邵东
  • 影像邵东
  • 邵东文艺
  • 天下邵东人
  • 学习园地
  • 新闻中心
  • 邵东风貌
  • 书记市长报道集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邵东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