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邵东市水东江镇蒸水河碧波荡漾,两岸千亩油菜绿意盎然,村民漫步崭新风光带,欢声笑语间尽显生活惬意。

这幅“富裕、宜居、幸福”的乡村振兴画卷,正是水东江镇党委政府锚定“农业强镇、城建亮镇、教育兴镇、生态美镇”目标,以“实”筑基、以“诚”聚心、以“干”见效,在基层沃土上书写担当作为的生动写照。
“打铁还需自身硬”,水东江镇始终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首要任务,筑牢担当根基。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成员分工不分家、遇事齐上阵,凝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合力;建立科学考核体系,营造“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干事氛围。围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核心工作,举办“干部读书班”,推动镇村干部养成“记笔记、常复盘”习惯,锻造出一支“懂行能战、务实担当”的过硬队伍,以实干破解民生难题,以担当推进民生改善、产业振兴、社会和谐。

“这口山塘水面差不多3亩,月底可以完成改造,附近100亩田土可以自由灌溉,非常方便。”在水东江镇开发村,村民对山塘改造项目非常满意。近年来,水东江镇完成山塘渠道维修加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系列民生工程,畅通工程完成乡道养护37.013公里、村道养护158.59公里,新增道路安全设施56.208公里,整改水毁公路27处,改善群众出行条件。针对偏远山村“出行难”开通城乡公交线路,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问卷调查等方式,确定开通古城村、长胜村公交线路,助推公共交通服务升级,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芽江水厂三期完工,成功解决古城、双龙、长胜、石牛、仙鹅等村用水难的问题,全镇22个村(社区)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光塘、桃树水库除险加固,解决1.2万亩农田灌溉难题。多年来筹集教育基金168.89万元、发放奖学金108.34万元,“双一流”高校录取及研究生深造人数逐年增长,为镇域发展储备人才。长胜村先后培养出600多名大学生,成为闻名遐迩的才子村。
乡村要振兴,关键看产业。水东江镇立足资源禀赋,以“一镇一业强根基、一村一品创优势”推动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镇干部远赴山西大同学习黄花产业经验,手把手指导种植户;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引导群众参与特色种植,降低风险、带动增收;依托深圳等3个外部联络站对接在外人才,注入智力支持。
如今,开发村千亩油菜基地亩均产值1000元,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同心、水东江等村(社区)豆制品基地口碑爆棚,《家乡的豆腐》MV点击率超百万,品牌效应凸显;长胜、石牛等村900余亩黄花菜亩均产值6000元,小岭村、水东江社区依托沙质土壤优势,精准发展100余亩莳菇亩均产值高达8000元,汪塘村200余亩黄桃基地壮大村集体经济。荷盟风力发电二期稳步推进,形成“农业+新能源”格局,为镇域清洁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为加强基层综合治理、守护乡村平安和谐,水东江镇高标准建成并运行“一站式”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平台,全面推行“一支部一中心一平台”解纷工作法,在22个村(社区)全覆盖建立党员调解中心,选拔1349名“邻长”(含党员917名,占比68%,优先选用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三老人员”)担任“民情观察员”,构建“支部吹哨、党员报到、群众参与”的解纷体系,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获评湖南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水东江镇党委书记杨益良表示,将继续紧扣“拼在产业、赢在环境、爱我邵东”主线,以更坚定决心、更务实举措埋头苦干,持续擦亮“富裕、宜居、幸福”名片,为邵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一审:金娜 二审:羊丽平 三审:申有能